故地重游北信健翔桥校区

250723在科学园南路办事儿,顺道故地重游北信健翔桥校区。2001年9月至2004年2月,在这儿虚度了两年半的时间。掐指一算已经二十多年了。

从北四环正门进入的时候,保安没听我故地重游的解释,直接让我刷身份证进入。

印象中的门口是一片大草坪,并没有修了座椅的小土坡。后来的学生应该不用跑到我们当年去的健翔桥草坪上约会吧。

图书馆楼梯被铁栅栏挡着。一层漆黑的阅览室居然有一个人在办公。专业课开始以后,在这里艰难的拿着英汉词典读英文原版教材。

虽然校区里停着各种车辆,但主楼服务台上厚厚的积灰告诉我校区其实已经彻底荒废了。通告栏最后一份通知的落款日期是2023年11月。

前一天查找线路的时候才知道健翔桥校区早已划给了中央音乐学院。相关新闻显示2024年7月8日健翔桥校区正式交接。虽然部分玻璃的腰线贴膜已经换成了中央音乐学院,但除了食堂以外感觉校区并没有启用;估计这么破败的校舍需要工程量浩大的彻底翻新。不过事后想想也算是幸运,校区还保留着二十多年前的样子。

印象中的主楼楼道并没有这么阴暗狭窄。满楼道充斥着搬离前的混乱。

印象中的大阶梯教室更陡更长。躲在最后几排不听课或听不懂课时,可以完全不用顾忌黑板前的老师。

印象中最后在这几间办公室和老爸办理了退学手续。不敢想象当时的老爸是怎样的心境。

印象中的小食堂基本没变样。虽然大门紧闭,但餐桌已经全部换新。大一的时候还在一楼抢饭,之后就去二楼吃六块钱的盖饭了。

印象中的热水房就用过几次。

树后的小楼承载了太多在学校上网的回忆。在二楼某间计算机室内,穿着鞋套、通过早已关站的 Tom.com 论坛刷到了震惊的911新闻和撞楼gif动画。

已经忘了上网价格了,大概一小时五毛?毫无印象了。虽然读的是正经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但家里并没有在学校给配电脑。白天如果蹭不了宿舍老大L连水的电脑,就跑到这里上网;晚上则跑到整顿前的平安大街网吧一条街刷夜。

印象中的自己总会在阳台鬼叫。舍友L坚总会趁机嘲笑我。

印象中的学二公寓还是老样子。不过楼前建了车棚、垃圾回收站以及网购发达后的快递驿站,传达室门口又安装了闸机。健翔桥校区全是理科专业的学生,男女生比例能达到恐怖的七比一。一踏进宿舍楼就感觉到还没散去的男性荷尔蒙,以及当年挥之不去的阴暗逼仄。

入校第一天就被水房和厕所震撼到了。不知道陪同报到的老爸是否看出我当时的失落。刚刚用百度地图测量出长宽250米×200米的校区,和高考前和ZZ去过的第一志愿北理工的校区简直是地狱与天堂。

印象中的宿舍楼道还是老样子——即使是艳阳高照的白天也是阴暗逼仄,和那两年半的日子一模一样。

位处地下室的“学生园地”去过几次。退学前最后一个学期试图通过计算机协会拯救荒废的自己,最终无功而返。

教二楼大门紧闭。印象中非常偶尔的会来这里和初恋上晚自习。

隔壁的足球场已经彻底翻新了,就没有拍照留念。第二次高考完还应Y雨来的邀请返校帮计算机学院踢联赛。这里的回忆已经模糊了,和后一段北工商的经历有点混淆:忘了是因为点球大赛发挥异常出色还是因为常规时间发挥异常出色,总之最后被对手机械学院举报已经退学、没有比赛资格了。

印象中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已变成危房。貌似在这里参加过一次活动。完全记不清了。

印象中的校区后门一条街已变得面目全非。唯一不变的是隐天蔽日的树荫。

回忆中大一刚入校的时候,有个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大早上在学二公寓门口找计算机家教。那天莫名早起的我接了一小时三十块钱的活儿,算是人生第一次挣钱。不过去隔壁小区的音乐学院教师宿舍楼教了一次两小时的课程后就撂挑子不干了。具体原因终究还是想不起来了,大概是更年期的老师事儿逼且又跟我压价二十五块钱一小时。总之那次在她家里如坐针毡的感觉现在还有印象。

离开时特意拍了张挡住学校大门的四环路匝道照片。一是因为每次从平安大街刷完夜都会推着自行车从桥下的地下通道过四环进校门;二是因为退学离校收拾东西当天让老大L连水给自己在校门口拍了张照片。

2004年2月离校后,除了回去踢了两次球以外,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之前的同学,除了在中石化总部中午吃食堂时偶然碰见的外派的L悦恺(已经忘了是哪个kai了)、2016年一号公路自驾特意跑去见的高中就认识的Z理、190926行业研究时约见的Y雨来外,全部断联系了。

忘了当年为什么没有及时止损选择复读。可能是缺乏再次高考的勇气?也忘了当年为什么放任自我、自甘堕落。可能是十八年的中规中矩后的彻底释放?

不过事情过去了就没有机会后悔了。更何况就现在的生活来看,并不后悔荒废的两年半时间。毕竟这两年半时间好好学了英语、通过换专业躲过了做程序员可能有的秃头,最重要的是,让我更加珍惜之后的每一分每一秒。

若干年后曾经设想过,如果2005年正常毕业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话,除了人生的轨迹肯定翻天覆地的变化外,从事业上来讲,可能会有幸经历两到三次的风口。但命运呐,通过老爸老妈在第二次高考前偶然接触到北工商全英语教学的会计专业宣讲后,就发生了偏转。用AI写的一段话来描述就是,“我们永远无法验证另一种选择的风景,但正是这种‘未完成感’,让每个当下都成为值得品味的孤本。”

So, YOLO! You Only Live Once!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